【新闻快讯】 长三角主流媒体蜀山行代表团莅临蜀山区“小岭南”项目参观

发布日期:01-21

点击率:

来源:

12月3日,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和合肥市委宣传部指导,新安晚报社、蜀山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“共舞长三角 魅力新蜀山”长三角主流媒体蜀山行采访活动,在蜀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“小岭南”完美落幕。

 

 

乡村振兴路  蜀山小岭南
来自上海、浙江、江苏、安徽四地的20多家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的30多名记者,深入蜀山区科技创新、新兴产业、城乡统筹、空间布局、交通枢纽等方面的代表性地标,其中最后一站也是让大家印象最深的则是蜀山乡村振兴示范区“小岭南”。

 

 

安徽农道以一产引三产,以生态促生产,探索一产二产三产融合、用“四个坚持”,打造出生态生产生活集聚的乡村振兴“小岭南模式”。
坚持以农业为根本。围绕农业回归,大力发展原种等特色农业,以农民合作社模式,先期试点300亩原种水稻种植,同步注册农产品商标,逐步实现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加研学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。同时,以农业种植、农业景观、自然风貌为基础,规划建设城市郊野公园。

 

 

坚持以农民为主体。立足富民强村,结合“三变”改革,把农民的发展与利益放在首位,让农民在获得房租和地租的基础上,通过合作社(原种农业合作社、宅基地合作社等)入股的方式共享乡村振兴红利。同时,开展乡村管家、乡村经理人等一系列教育培训工作,打造一支懂农村、爱家乡、留得住、干的好的本土乡村振兴骨干队伍。

 

 

坚持以产业为支撑。着眼产业振兴,盘活闲置房屋与农田,以示范性项目撬动,发展乡宿餐饮、种植加工、农业观光、科创研学、总部经济以及乡村马拉松、骑行、毅行等产业。通过产业发展,吸引原住民回来、新村民进来,实现房子有人住、土地有人种、产业有人做、消费有人来,逐步重建幼儿园、小学,新建新村民公寓、卫生室、社区食堂等,恢复农村的生机与活力。

 

 

坚持以文化为灵魂。紧扣三国文化,依托凤凰墩遗址、曹操河、量兵塘、将军庙等独具“三国史韵”的文化资源,深度挖掘,系统谋划,做好文化振兴文章,联动庐阳三十岗打造“三国文化圈”;弘扬地域文化,在梳理保护乡村原生风貌的基础上,重点挖掘江淮地区村落特色风貌,打造具有江淮特色的村庄聚落;塑造“穿越生态氧吧、感受田园乡愁、探寻合肥之源”文旅品牌。

 

 

乡村振兴,农民是主体。安徽农道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前行,总结经验教训,扬长避短,不断将新的理念融入到实际行动中:不断激发农民兴趣,激活农民热情,激励农民干劲,引导农民“三变”;尊重农民意愿,率先推进公共建设,选择农户带头示范;坚持“外面五千年(保持传统)、内里五星级(追求现代)”的理念;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,开展“四百工程”农民培养计划:即培养百名工匠、百名职业经理人、百名管家和百名乡村管理者;用实践改变农民的价值认知,成为具有现代理念的新农民。